#食況轉播 #小樂沐真正的好食材
「這道菜的重點,當然不是黑松露。」
非常陳嵐舒的一句話。
我推倒二片堆高成塔的黑松露,用力一切,穿過層層疊疊的蕪菁與茭白筍薄片,以及油封北海道干貝與奶油杏仁塔,持叉子全部送入口中,秋冬根莖蔬菜特有的甜脆,與干貝之嫩滑、塔皮的奶油香與鬆脆,交織出豐富的質感,義大利托馬起司(Toma cheese)的軟質鮮鹹夾藏其中,黑松露氣息微微,已過巔峰,輔以些許泥土的風味,「當作蘑菇吃吃就好,」陳嵐舒主廚說。
她真正的重點,是另外淋上的綠橄欖醬汁,特別選用今年十月運來的西班牙早摘橄欖油,和西班牙醃漬綠橄欖、蛤蜊汁做成醬汁,甘中帶苦、鹹中有鮮,青草香與杏仁味齊放,整道菜就脫俗了起來。
「還有這貢布胡椒醬,我們用這黑麻油做的。」
小龍蝦與鱈魚白子先被她略過了,這也很陳嵐舒。她畫重點的黑麻油,是「本草堂」特別為小樂沐以低溫(攝氏120度)初榨的客製品,經過催芽提升營養,倒出來直接品嚐,竟一點也不像原本熟悉的黑麻油,爆炸的香氣收斂了,堅果的風味轉變了,反而更接近苦茶油,陳嵐舒用來油封菱角,菱角竟有些似水煮花生;拿來做胡椒醬,柬埔寨貢布的粉紅胡椒與大量檸檬汁結合,釋放出濃烈而溫暖的辛香,蘸上小龍蝦或炸白子都極好,白子輕透的麵衣與適中的鹽味和貢布胡椒尤其搭。也的確,貢布胡椒醬才是主角,然而,不論是散發堅果氣息的油封菱角,或者花果香四溢的炭烤紅心芭樂、綿軟甜厚的炭烤南瓜,每一個配角都撐起了場面,風味足實。
淋上桂花油醋的新鮮羊奶起司,奶滑飄酸,和西施柚、炸米花一起吃,優雅宜人。問她羊奶起司來自哪裡?「是台灣的」,陳嵐舒細聲說明,「就是我們附近的『Dida Cheese』,我讓它放一個禮拜,羊味淡一些,再調入牛奶,做成我們想要的味道。」至於泡沫綿密的卡布奇諾紫玉米湯,橫亙在湯杯上方的無花果酸種麵包條,塗了椰子油烤脆後,底部一層法式酸奶(creme fraiche),也來自Dida。「我們試過法國進口的creme fraiche,可是味道還是不比本地新鮮做的濃郁。」
#食材站得更前面
很多人大概好奇,「小樂沐 Le Côté LM」與原本的「樂沐」,究竟有何不同?
除了我先前寫過的,更輕鬆自在、更融入鄰里的改版(這樣的社區餐廳你看看!),小樂沐不同於以往的一大主張是,食材站得更前面了。當然不是說過去的樂沐不注重食材,「以前我們的奶油、橄欖油都用得非常好」,但是,在樂沐時代妳不會看見陳嵐舒特地出來解說她用的是什麼油、什麼來歷;這一次,她則從廚房裡拿出來西班牙早摘橄欖油、催芽初榨黑麻油,放在我們面前,其身影與充滿熱情的解說,我第一次見到。也不只是油,好比前面提到的羊奶起司與法式酸奶,以及西施柚,「是我們特地和一個農友收購的,買了一百多顆,我們就到處放,讓它辭水,用完再換別的當季水果。」
「樂沐以前很刁鑽,呈現的細節很多,客人沒有空間理解單獨的食材;現在小樂沐就有空間給客人一個一個看,加強印象。」
這樣的空間得以出現,則是因為變輕鬆的小樂沐,料理製程不能太複雜,不必像以前一樣層層堆疊百轉千迴,「每一種元素是用更快速與直接的方式點題,很快讓客人感受到味道。」她舉例,以前會用高湯為底,各種不同材料堆砌味道;現在會用一種主食材切入主題,用比較簡單的醬汁(如橄欖油)來烘托。
「小樂沐要把思考方式模組化,以前樂沐有很多看不見的成本,現在有比較多簡單的方式。客人不用花太多心思了解,只要覺得很棒就好了。」
#真正理解台灣食材的好
不過,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理由。
「大家都在講台灣的食材很棒,但很多時候,大家沒有找到最好的東西。」
她認為,台灣有些食材、調味料真的是世界級,她舉「土生土長」的花生油為例,「真的就像一大把剛烘好的花生在你面前」;但她認為,很多人沒有真的理解,什麼食材怎樣的質感最好。她自己也經過一段學習的過程,「幾年前我也不知道香油和黑麻油的差別,原來台灣沒有白芝麻、只有黑芝麻,但壓榨溫度太高,只取香氣但破壞營養成分。」後來經由顧瑋介紹認識「本草堂」,她才請對方用經過催芽、營養成分較高的黑芝麻,用較低溫的方式榨油,成果也的確和市面上的黑麻油截然不同,雖然香氣較溫和,味道卻更豐富。
「不是很概括地說台灣的雞很好、台灣的豬很好。台灣的食材,到最好的時候可以跳脫想像,現在的餐廳給我很大的任務與空間來探索這件事,也才有資格講台灣的食材好。」
#可以自己活下來的餐廳
與我上次品嚐的午餐單點不同,這一份菜單,是晚間的套餐,內容與形式比較接近過去的樂沐,只是更簡潔。
午餐與晚餐準備完全不同的菜色,這樣的重責大任,陳嵐舒交給主廚方柏儼(Raymond Fang)來執行。方柏儼是有經驗的好手,曾經歷亞都麗緻巴黎廳、台北L'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與倫敦 L'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,在加入小樂沐之前,是台中紅點文旅前「L'ARÔME法式餐廳」的行政主廚。方柏儼說,他很高興在生涯這個階段,還能跟隨一位主廚再次學習。
對於陳嵐舒而言,催生小樂沐的過程中,她反覆思考的問題是,該怎麼讓這間餐廳可以self-sustain(自給自足)。
「我希望小樂沐可以在台中好好活下來,不太需要celebrity chef(名廚)的加持。」
人生重心更往家庭移動的此際,陳嵐舒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
📖 延伸閱讀:
Liz 專欄 / 陳嵐舒主廚回來了!小樂沐 Le Côte LM 正式開幕
https://taster.life/liz-lecotelm-2020fall/
茶油和 苦茶油有何不同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【一個人縱走Q&A】第5回
山上的吃——主食/阿慶
主食以米飯、麵、米粉、細麵為主,粉絲因為「添加物」的製程,故而不取。因為「米粒」上山煮成飯需要技巧,所以只要是三天以內的行程,皆以「冷凍飯」為之(米飯重量約米粒的二倍重),三天以上的時間再攜帶白米上山。
白米:七十五公克白米約可煮出一碗飯或二碗稀飯,一公斤白米約可煮十四碗飯或二十八碗稀飯。男生平均一餐一.五碗飯,女生0.七碗飯。同樣白米分量,煮成稀飯為乾飯倍數,視個人食量增減。
麵條、麵線:攜帶量概與白米重量同。
米粉:除非水源不缺,不然不考慮帶上山,因為體積蓬鬆占空間,攜帶量概與白米重量同。
番薯、馬鈴薯:先行煮熟,也可當成主食,但攜行不易,且保存期限不長,約只能二天。
山上的吃——副食
副食,即是「配菜」,這方面「變化多端」,在「工業食品」當道的現代,如果你不想口味被綁架,那就得研究一下「食物」,也就是食材基本認知。提出幾個「阿慶式想法」供參考,原則上走進菜市場或生鮮超市,選取在山上「放得久不會壞」的食材,依時令和口味來搭配,只有「原則」沒有「必定」要如何,煮得熟、吃得下為首選。若沒帶壓力鍋上山,豆類雖可久放,但是在高山上「煮不爛」也是枉然。
往昔會帶香腸、臘肉上山,但礙於「添加物」的顧慮,加上山區鼠輩橫行,以及年齡「老化」之後,飲食口味以素食偏向為主,所以偶有帶「鹹豬肉」、「一夜干」上山,除外大都是「青菜」煮成一鍋「羅漢湯」為主。攜行的菜色主要依「個人化」來分享,團體菜餚不在此列。
以下所列的保存期限,均為約略值,在冬季(十一月至隔年三月)保存時限可再延長;在夏季則視氣溫變化增減。
食材
乾燥類(在客家庄,各類菜乾種類繁多)
高麗菜乾、花椰菜乾、菜豆乾、蘿蔔乾、筍乾等,可以久放沒問題。
海苔、海菜:可以煮湯,也可以當行動糧使用。
生鮮類(豆類在高山上,除非有壓力鍋,不然很難熟透,需在山下先處理過)
小黃瓜:連續性採收農作物,若非有機作物,應避免生吃。這東西可以當蔬果生吃,也可以當菜來炒,農藥殘留要注意。
菜瓜(絲瓜):炒、煮都合適,攜帶上比較費功夫,外皮容易「靠傷」。
高麗菜:有季節性,重量不輕,但易於保存。上山至少可放一星期以上,用剝葉片方式剝取菜葉煮食,每天剝幾片葉片,一顆高麗菜可以吃很久。
韭菜花:從根部一直往上切,上山七天,幾乎都可以吃到綠色蔬菜。
洋蔥:這東西可以讓你從上山到下山,每天都可以吃到生鮮菜類,其產期又長,是很好的山上菜色。用來煎蛋、煮湯添加,甚至「洋蔥涼拌鮪魚罐頭」冷盤,風味都不錯。
筊白筍:水煮就很好吃了。
甜椒、青椒:至少可以放七天。
生雞蛋:至少可放十天以上,攜帶上要費一番功夫。
蛋類攜帶方式
蛋類有生鮮雞蛋、鐵蛋、皮蛋、滷蛋、鵪鶉蛋、茶葉蛋、鴨蛋、鹹鴨蛋等等不一而足,市面上滷蛋有真空包裝,取用、攜帶容易,但若是考量口味變化及食材運用,當然是生鮮雞蛋為首選,麻煩的是雞蛋易受碰撞而破裂,那濃稠的蛋汁沾黏在背包裡面,光想就知道是災難一件。
早期有「蛋盒」這個東西——仿雞蛋蛋型所製成的盒子,使用上算方便,麻煩的是你要找跟該盒所設定的蛋形剛好,不然很容易「破給你看」。後來發現「保鮮盒」這玩意兒好用,將買來的洗選蛋,依保鮮盒大小規格,連同洗選蛋的外包裝殼整盒放進去(一般洗選蛋是十粒裝,若取八粒,就用美工刀將洗選蛋外包裝割成八粒,類推),方便又好用,而且可依攜帶量,選用大小相當的保鮮盒使用,物件取得容易。唯一的缺點是蛋吃完了,保鮮盒所占用的空間、重量仍在。
用這方法攜帶生鮮雞蛋都OK了,那帶其他蛋品還有何問題?曾在背包滾落山坡五十公尺的撞擊下,十粒蛋才破掉二粒,經過這「實際的測試」後,就此沒再「破蛋」。當然啦!如果你在高山上煮晚餐才掉蛋,那就用眼淚來擦拭好了。
副食
鹹魚:先油煎過,冷凍後上山約可保存五天。
一夜干:生鮮真空包,冷凍後上山約可保存二天。
麻油炒杏鮑菇、或猴頭菇:切片,以薑和麻油爆香,冷凍後上山約可保存三天,可當配菜或拌麵。
魚乾:魚體長約手掌寬度的小魚乾,需先油煎過,冷凍後上山約可保存七天,可以當行動糧。
滷豆干:冷凍後上山約可保存三天,兼可作為行動糧。
鹹鴨蛋:至少可放十天。
花生:油炸花生、鹹花生、原味花生、帶殼花生,上山十天也沒壞過,兼可作為行動糧。
肉燥、素肉燥:拌飯、拌麵、拌米粉都很好用,但是太油,攜帶上一不小心會造成背包油膩。以大瓶口的塑膠罐裝填,瓶口包覆塑膠膜,再將瓶蓋旋緊,以確保不滲漏。
肉丸、花枝丸、芋頭丸:可當配菜熟料,也可以當行動糧。
罐頭類則依個人喜好選取,可以放到最後關頭,都還不會壞掉。
調味品
蔥頭酥:爆香、煮麵、煮湯。
芝麻醬:乾拌麵、拌麵線。
醬油:可以當調味料,也可以拌飯、拌麵來吃。
苦茶油、沙拉油:可以當煎炒用油,也可以拌飯、拌麵。以小寶特瓶裝填,瓶口包覆塑膠膜,再將瓶蓋旋緊,以確保不滲漏。
辣椒、蒜頭、鹽巴等為必備品。
山上煮菜跟家裡有何不同?基本原則都差不多,最大的差別在於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」。煮菜、炒菜,你不可能把湯鍋、炒菜鼎扛上山,也不會柴米油鹽醬醋茶從抽屜、冰箱拿出來就有得用。受限於時空因素,你上山之前必須審慎想好山上的菜色、所需器具、飲食量等等,然後著手準備。量太多會「重死人」,量太少肚皮要「勒皮帶」,就這樣簡單。
菜色部分要考量的事項較多,保存性、攜帶性、易煮性、重量等,都需要考慮。你總不希望辛苦背上山,結果拿出來要吃的時候,已經爛掉、腐壞,再用「淚水」來洗滌內心的創傷吧!所以適合帶上山的「生鮮類」食物,其實不多。為何一定要生鮮食物?當然啦!如果你只有二~三天行程,那差異不會明顯,若是七~十天的行程,天天吃罐頭,那種「可憐相」其實不難想像。身為「老傢伙」等級,上山至少十四天以內,煮麵都還可以「吃到葉菜的甜美」,那才叫善待自己。
長期山旅行程的後段,可以高麗菜乾、花椰菜乾來使用,讓高山菜色,具有多變的花樣,善待自己的「味蕾」。至於說……如何炒菜?在講求「煮熟」的架構下,這個簡單:
一、 爆香:油熱鍋,蒜頭(蔥、辣椒或蔥頭)下去熱炒,別焦黑即可。
二、 食材下鍋(依食材被煮熟的快慢程度,決定下鍋順序),大火快炒,加點水,關中火,蓋鍋蓋燜煮。
三、 掀鍋蓋,加鹽巴,再翻炒入味,確定熟了之後……起鍋。
簡單吧!不難的啦!若是要煮湯,第二步驟的大火快炒之後,水加多一點,湯就完成了。煮菜不難,煮成「美味的菜」才難,但山上配著風雲冷冽或是絕美風景,那天然滋味的加持,菜「有熟就會好吃」,這點不用懷疑。山上最困難的是「沒得吃」,有得吃都會「很好吃」,相信我,這是定律。
《一個人的中央山脈》全書文稿
皆已PO上FB「一個人的中央山脈社團」,
提供公開瀏覽及下載,以達傳播之最大期盼。
104年底將集結出版,請洽詢該書作者(阿慶)。
茶油和 苦茶油有何不同 在 山茶花油苦茶油-在PTT/IG/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
也就是說,市面上看到的「山茶花油... 山茶油、苦茶油、紅花茶油、到底有何不同? - 每日頭條 · https://kknews.cc/ ... ... <看更多>
茶油和 苦茶油有何不同 在 義和油坊苦茶油茶籽油黑麻油's post -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苦茶油 和茶籽油有什麼不同?... ... <看更多>